《告别微信》——李如一

在庄楠同学的同学的介绍下,我开始尝试听播客节目。

当然这其中的最喜爱的节目之一就是RIO和不鸟万如一【李如一】主持的节目《IT公论》。

那大概是在2015年七月末,我听得第一期节目便是《丑乖丑乖的UI,你在哪里?》,刚好因为RIO是四川人,而这个丑乖得用词深得我心,所以就这么一往无前的听了下去。

因为自己的工作身在互联网行业,所以这节目对我来说也算是很接地气,这也大概是我能一直坚持新来的原因吧。

 

说说不鸟万先生李如一其人。

从《IT公论》到《太医来了》到《味之道》,他一有时间就要去客串。听完这么多期,才知道这个人也算是一个奇葩了,各种怪癖,龟毛。然而这并不能掩盖其才华横溢,通晓广东话和常年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包括常年阅读大量中文外文书籍,让这个人身上散发出各式各样奇特的气息。磁性的声线更是给播客加分不少。

今天分享他写的一篇关于微信的文章,个人很喜欢,其中也提到了好多我自己关于人和机器之间如何相处问题的思考。

—————————————————————————————————————

‘There’s a time when the operation of the machine becomes so odious, makes you so sick at heart, that you can’t take part! You can’t even passively take part! And you’ve got to put your bodies upon the gears and upon the wheels…upon the levers, upon all the apparatus, and you’ve got to make it stop! And you’ve got to indicate to the people who run it, to the people who own it, that unless you’re free, the machine will be prevented from working at all!’ — Mario Savio, Sproul Hal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64

‘I have to? See, that’s why I don’t want to.’ — Cosmo Kramer in Seinfeld Season 7 Episode 9

我把微信删了。

是的,我也很讨厌这类文章。「我为什么退出了 Facebook」「我为什么停用 iPhone 转投 Android」。多大点事?

但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讨厌微信。她们享受着微信带来的便利,但也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了这便利的代价。微信是对中国社会渗透得无比深入的信息传播与媒体出版工具,这样的产品不可能仅仅是一种便利。它塑造着我们的精神。它定义着我们的文化生活。

删除微信对我也不是容易的决定。作为通讯工具以及支付工具的微信非常好用,而在中国微信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选择。在那种情况下,选择微信不是在选择方便,而是在「能够完成工作」和「无法完成工作」之间选择。

但微信越是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是好用,解决的问题越多,我就越难以心安理得地用它。因为我所反对的是作为生活方式的微信。就像有的人反对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方式,有的人反对「飞特族」的生活方式。我反对把自己文化生活的主导权让渡给任何一个品牌——尤其是微信——的生活方式。

我拒绝一个不允许链接到自有生态圈以外资源的媒体基础设施。在微信公众号里,作者没有权利通过 URL 自由链接到万维网(web)上的其它文章、音频、视频与文件。喏,就像这样。这不仅从根本上肢解了万维网,也在变相鼓励侵权:如果我不能链接过去,就只好复制过来。

我拒绝一个随时有可能让妳打不开朋友发来的某条链接的工具。我尊重腾讯作为商业公司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封杀竞争对手的权力,但我也尊重我作为个人自由选择工具的权利。

我拒绝一个包含高比例低幼、反智、庸俗、无聊内容的信息来源。我不在乎原因是什么,也不在乎微信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在其中有没有通过其产品设计起到微妙的引导作用。米已成炊。目前的微信就是一个包含高比例低幼、反智、庸俗、无聊内容的信息来源,一个这类内容以外的内容不被珍视的场所。

我不喜欢二维码,不喜欢看不见 URL 只能看见标题和导语的链接传递方式,不喜欢每篇文章必须配一幅题图的规定,不喜欢语音信息的六十秒限制,不喜欢专有的、非标准的分享 API。但从大处讲,这些都相对次要。

我不能接受「离开了某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就无法生活」的人生。

Last but not least,我拒绝一条不存在任何加密可能的沟通管道。

微信是方便的。但我选择不方便。

 

—————————————————————————————————————

再看一遍,仍然会觉得这样龟毛的行为中渗透着浓浓的哲学思考,似乎充满了乐趣。

然而对于微信本身,我是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摆脱了。想着自己每天可能有三四个小时是花在微信上,也是有些后怕。

我仍然没勇气去改变现在这样慵懒的生活方式,没勇气面对自己离开这个紧密社交软件后的虚脱感。

就像我还是会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去。

走不出去,还真是有些绝望!

设计的权重 – 为网而生

这是一篇由[C7210 – UX玩家、交互设计师、猫奴、guitar fucker,现就职于腾讯ISUX(上海)]翻译的文章。

原文作者[Sebastien Gabriel    Visual designer for @googlechrome. T-Rex breeder.]

个人非常喜欢,故转载!

1-dU2UHcf2Xd0YApmJ70lBow

周六晚间,正文刚刚翻译好,头疼,喉咙干涩,赏给自己一些酒精和尼古丁,作为周末的犒劳。已有几周没碰威士忌了吧,和戒朋友圈一样并非完全出于自律而是丧失掉了欲望,留给更需要的时候譬如现在这样,边际效应会更高些。

天气么,仍是那样,寒冷的日子却是晴好,下起雨来便开始回暖,这样的循环似乎从夏末开始。

小app写的呢虽然看上去仍是很难赶上年末个人目标完成度的评估时间点,但也是越写越有心得的样子了,完成Notification相关的东西之后需要整合到CoreData然后尝试iCloud啊若OK便可以提交苹果店审核了这样。

前面有朋友在微博上问交互设计师还需要写代码么。当然有胜于无,却绝非必要,只是我需要做这件事来实现自己一点小小的心愿而已。

然后开始说正经的。前几天看到Facebook关掉创意实验室的消息还是蛮震惊的,毕竟产出了Paper那样对设计界来说充满创意与范例模式的产品,如今都下架或停止支持了。当时就发了微博说到这件事,然后看到这篇文章,The weight of design,来自Google Chrome的视觉设计师Sebastien Gabriel,针对这个事件进行的思考或是说反思。我喜欢看这些大牌公司或产品的设计师谈论思考的内容,虽然形式上没有方法或案例文章那样丰富愉悦,但是更加解渴。解渴的不要不要的。下面进入译文吧,然后我再去灌上两口,尽早倒下。

最近几天有些消息很是令人遗憾,譬如Mailbox、Carousel和我们说再见了Facebook关闭了他们的创意实验室,旗下的Slingshot和Rooms下架,而他们最著名的产品Paper也疑似停止支持。这些消息又让我开始思考一个一直以来都盘踞在脑海当中的问题:

设计,对一款产品成败的影响作用究竟有多大?

我在这里所说的“设计”一词指的是界面的交互与视觉设计。当然,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囊括了产品的方方面面,角度不同理解也会有所差异,而我现在所思考的就是你我这样的UX、UI设计师的工作在产品成败当中所能起到的影响作用。

我想,上述消息当中提到的那些产品,在设计方面的高品质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我还记得它们刚刚发布时由于精彩的交互与视觉设计而广受业界赞誉的情景。

客观的讲,这几款产品的设计在业界当中确实堪称典范:舒适的体验流程,精致的视觉表现,即富有教学性又不失愉悦性的新手引导,与系统平台提供的设计模式保持着合理的一致性等等。在设计上能达到这种层次的产品会令我仰慕。

进一步讲,这些产品本身的概念也都不错。由Mailbox和Carousel带来的诸多功能范式被如今的很多竞品所使用着;Slingshot是Facebook对于Snapchat的反击,而Rooms则让我们看到了创建和使用论坛的全新可能性。

但最终,这些产品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我个人来说也看不出这种局面能够被精彩的设计所挽救。所以看到这些消息之后我又开始思考那个问题了。我觉得自己对于我们所说的“设计”可能有些过度崇拜了。

过度崇拜

作为设计师,我总会在不经意间以偏概全的审视着自己的职业世界。对于一款产品,我通常只会关注它在设计方面的表现,并习惯于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评价产品,因为这个角度是我最熟悉的,这就是我理解事物时所站的角度。

当然,设计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它并非成就产品的唯一要素。然而即便知道这个道理,以偏概全的视角与思维方式也没有得到扭转,它们甚至愈演愈烈了,以至于使我的认知越发失真,几乎达到了认为设计能解决一切产品问题的程度,仿佛设计本身是一种解决方案,而不是用于承载信息的媒介。

这就是我所说的过度崇拜。

我们的工作是制造事物并使它运作起来 – 制造漂亮的事物并使它以良好的方式运作起来。进一步说,我们现在的工作中可能还包含着推销某种认知与展望的自发性任务。我们向人们推销着“完美产品”的展望,向“普通人”推销着高效、简洁、美观的界面对他们的人生同样有着重要意义的认知。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是否也在向自己推销着这种展望或是幻象?我们是否把设计看的有些过分重要了?我们是否正在让自己越来越相信着如果设计的好,其他一切就都会好?

我们会不会有些过分强调设计在产品组成要素当中的权重了?不仅因为我们爱设计,有激情,同时更是因为我们太希望自己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了,以至于我们将这份希望寄托在了自己认定的“好设计”上?

我们反反复复的设计着所谓的“体验”,将大量时间花费在稿子的某些细节当中以实现设计方案的“完美”,竭尽全力将各种设计产出物的表现力度一再提升 – 我们是在设计产品,还是在设计“设计”本身?

当“漂亮”、“灵动”、“无形”等等设计要素本身变成了我们设计工作的首要目标时,当我们一门心思向着这些目标前进却发现目标本身也在越飘越远时,我们可能需要停下来衡量一下设计在整个产品当中的权重问题了 – 与能够对产品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其他要素相比,“设计”有多重要?

所谓“其他要素”,举个例子,比如“时机”。站在产品层面,甚至是商业策略侧面,“时机”意味着创意概念与执行时间的完美整合。有时,这意味着少量的投入与快速的产出,有时又意味着经年累月的打磨,其中的变数太多,每种情况对于设计或任何其他职能的权重分配都有所不同

当我发现自己总是倾向于将设计质量作为度量产品价值潜力的主要工具时,我意识到自己的产品设计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偏差。我开始意识到,除了设计以外,“产品”这个概念的背后还有太多东西值得关注。将眼界放宽些,你会发现,有时,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真的不在我们能够掌控的范围内;有时,设计的价值领域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我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为的是让自己看的更清晰、更全面一些,同时也能让自己的设计工作变得更准确、更高效一些。不过看起来,我所提出的问题比我能回答的要更多一些。就当做抛砖引玉吧。

希望这些文字也能让你重新聚焦,重新思考什么才是好的产品设计。设计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标。设计是一种体验原则的界定方式。设计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设计的意义,也动态的体现在这个持续的过程当中。

译文代表原作者观点。欢迎发表评论,或到译者微博进一步交流探讨。

本站原创编译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Be For Web
译者信息: C7210 – UX玩家、交互设计师、猫奴、guitar fucker,现就职于腾讯ISUX(上海)

在到处之间找我—写给即将逝去的2015


 

这是2015年我听到的也是最喜欢的一个系列CD之中的一首歌。

说起这三张CD,当然不是实体的,只是我在虾米上偶然遇到的数字音乐而已。其实也不是三张真正的音乐CD,用一位歌迷的话来说,这是三部可以用耳朵看的电影。

这首歌来自于舒淇讲述的《Tram》当中的插曲,刚开始听的时候就无比的喜欢。其中的配乐一开始也不知道是谁唱的,直到后来看到有虾米评论,才知道是梁翘柏先生的作品。

对的,梁翘柏。大部分人熟知的他来自于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音乐总监制。抛开对于湖南卫视的偏见不谈,这个节目的音乐制作水准还是很不错的。

犹记得当年在学校跟某位同学在操场还就舒淇当年出演情色片事情吵了起来。只是后来舒淇的气质越来越浓烈,成了一位另类女神。

 

这三张CD很不同的一点就是它是由奢侈品公司LV-路易威登发行。其中对于这三张的介绍如下:

2008年6月16日,路易威登将进入数码时代,在其官方网站上推出首个虚拟产品:路易威登Soundwalk声音漫行之旅,带来令人叹服的全新旅行概念。

路易威登与Soundwalk公司的合作。一场完美的声音旅程,解说的人带领听众在城市中探索。现实与虚构通过音乐和声音的魅力融为一体,谱写出最为原创的城市主题。听众们仿佛置身其中,城市中的各种细节都因故事和情感而生动地浮现在眼前。

三个充满生机的城市:香港、上海和北京的不同魅力,将通过三位国际影星舒淇、陈冲和巩俐的解说而淋漓尽致地体现。古老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以及厚重的历史沉淀,都在三个爱情故事的娓娓讲述中揭示出来。听者将栖身于每一段情节中,落脚在每一个地点上,在现实与想象的交织缠绕里,在城市的喧嚣中,陶醉在沉溺爱河的女人每一句的亲昵诉说中。每一个长达一个小时的声音旅程都将讲述者的故事与具体行程完美结合,带给听者来自都会腹地的电影体验。

QQ20151228-0@2x

三张CD均是由两种语言讲述,北京的巩俐,和上海的陈冲均是由中文和英文去讲述,然而舒淇讲述的香港,唯独用了国语和粤语。当然舒淇的那张也成了我最喜欢的一张,那种透露出浓浓的港味气息,包含了从小到大,自从了解香港以来都向往的期待。只是从小看港片,听黄家驹开始到现在都还遗憾没去香港走走。

巩俐自然不用说了,很多人都认为巩俐的演技几乎不输梅姨。在专辑里再标准不过的普通话,浓浓的北方口音。从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到《秋菊打官司》,巩俐身上带着的那种强烈的北方女人的豪迈坚韧和北京那个厚重的城市再契合不过了。s4630296

同样做过奥斯卡评委在上海土生土长的陈冲,也似乎完美的诠释了在上海发生的这个故事。s4630298

然而能以一种方言诠释出一种主流文化,我想也非粤语莫属了吧。民国时期,粤语曾经是中国外交的官方语言之一。

舒淇温柔且极具辨识度的声音,准确的定位到了香港这座奇异的都市。音乐和她声音响起的一瞬间,我甚至会全身酥麻,且很难形容那种感觉。其中的音乐,大部分是梁翘柏先生监制,【梁翘柏,出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香港音乐人、歌手、监制】。同样身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所以配合舒淇完成的这张作品,实在让我不能再喜欢更多。

QQ20151228-0@2x

虾米链接:Louis Vuitton SoundWalk

如果你喜欢城市的文化,并认真的听完这些CD,你都会有一个感受,这不愧是奢侈品公司制作出来的东西,配得上路易威登的品味。

恩,也许吧。

城市对我们来说,始终是奢侈的。

 

2015,我在重庆度过。

去过很多城市,生在重庆,去南京念书,在上海工作近一年,爸妈弟弟在广州,自己常去过暑假和过年。骑车去过北京,和曾经爱过的人去过西安。也在很多城市停留过,但是那些地方始终没在心里停留过的。

忘不了的还是,广州闷热的一德路,那家黄振龙的苦涩凉茶,那菠萝蜜都没怎么熟透的榴莲店。

忘不了的还是,上海湿漉漉的普善路,那个推着花车的卖花人,那个坐在便利店里玻璃后面等我的她。

忘不了的还是,南京铺满梧桐叶的北京东路,那辆飞驰而过的2路公车,那个曾经蹦蹦跳跳走过的学生时代。

 

那天下班很晚,坐同事的车回家。从出口加工区路转车回家,中间有一段路要走。晚上下起很大的雨,远处一路延伸过去都是散落的银杏叶,风雨的摧残让她们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雨水和呼出热气模糊了眼镜,黄色的路灯光下,看起来整个就是一副梵高的画儿。

不知道很久以后,我会怎么样回忆起,现在生活的城市—重庆。

也许不离开总是不会深刻的了解到这个城市带给你深入骨髓的习惯。

香辣的火锅,壮观的大桥,浓重的雨雾,起伏的楼宇。

这些都不是必要,我想若干年以后对于重庆而言,我还是会回忆起那天雨夜,落在我羽绒服帽子里那片金色的银杏叶。

 

2016,我还会在这里,愿城市给你幸福。

 

我信你爱着我
天边海角也肯找我吧
找我吧
我信你碰着我
就在日和夜之间

怀疑途上那人是我
可惜匆匆经已走过
怀疑途上那儿是我
可惜通通错过

或者

在这边
在那边
请找我

—————-梁翘柏《在到处之间找我》

 

泡椒腰花以及一段情结

我时常在想,也许对于人情的眷顾也就在这食物的酸辣苦辣之中吧!

 

今年中秋节的时候刚好老妈在巫山办完事情,就顺路上重庆来看我,恰逢十一爸爸从广东飞到重庆。一方面是很久不见我,担心我的生活工作,一方面也是催促着我的人生进度,反正左右说了很多,我也不胜其烦。

中间上了三天班,某天回家的晚饭,就是老妈就用我自己泡的川味泡菜炒的一盘泡椒腰花。

恩,怎么说呢,我想那该就是亲情的味道吧。

 

这几天一直都在加班,今天下班正常,于是我有时间来尝试一下老杨的拿手菜——泡椒腰花。

首先是在超市选了两个还算不错的猪腰子,这里我没试过羊腰子或者其他,就算有可能以我的厨艺还未到那个能做好的境界吧。这道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腰子一定要去除中间的白色尿管。一定,一定,一定!因为在南京念书时候吃到的腰花儿常常没有这么做,惹的满嘴尿骚气。如果你不会的话,遇到比较好的超市阿姨也是会帮你的,比如今天我就是。

拿回家之后洗净,记得有些腰花儿表面有层白色薄膜,去除就行。洗净之后大概就是这样子。

IMG_1169

所谓腰花儿呢,顾名思义就是要有花儿的样子啦,那么在刀法上呢就是横竖花刀辣!

比如这样子!IMG_1170

 

IMG_1171

腰花儿处理完毕以后,就是把大蒜切末儿,生姜切末儿,然后跟腰花儿拌在一起,这时候加入料酒和一点盐入味腌制。(因为腰花儿毕竟是走尿液地方,骚气较重,所以这一步直接决定了后来的口味)

然后加入水半勺,加入淀粉(最好是土豆粉或者苕粉,提高嫩度哦),大概就是这样子!IMG_1172

别看图是这样,一定记得拌匀哦,到了这一步呢,食材腰花儿的准备工作就完了,静待腌制入味,腥气散去。

下面就是主角四川泡菜出场的时候了,这罐泡菜是去年五月份时候老杨从老家带来的一瓶子老酸水发展而来的。由于我平时疏于管理,变得略酸辣,泡椒有点多。

这里提醒一下泡菜坛子里面加糖一定是土法麻糖,也就是麦芽糖。这样酸水可以保持清亮不粘稠,而且泡菜变得爽脆,至于科学依据嘛,反正是老杨讲的,我也不知道。然而白砂糖以及冰糖是不行的,严重破坏水质。IMG_1173

打开时候浓浓泡菜发酵的特殊乳酸的香气,然而泡菜为何常常搭配内脏一起爆炒,就是因为这个味道能强烈的压制内脏的骚腥气,因而完全激发杂碎的美味。

我选取了之前泡下去的嫩姜,酸萝卜,朝天椒,以及韭母子。
IMG_1174

IMG_1175

其实切完以后,少一点白糖加进去,拌一伴就是一道不错的下饭菜,味道很不错哦。

重点的爆炒工作来了,诀窍在于油温,一定是大火,大火,大火,油温十成,十成,十成!!!油大火大可以完全去除腰花儿的异味。带来爽脆无比的口感!大火翻炒一分钟迅速加入酸菜,再翻炒一分钟,就可以起锅了
IMG_1176

IMG_1177

恩,大功告成,虽然没老杨那样百分百真传的手艺,以及她带出的慈祥的味道,大概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老妈给我的泡菜坛子,可以吃很久很久,如果维护的好能传给孩子也是可以的。其实在重庆之外,我想也很难做出这样的味道了。

那年大三老潘过生日,租了个日租房,自己做了一桌子饭给他吃。那时候最想做的一道菜就是泡椒猪肝,然而所有的东西都备齐了,唯独缺少川味泡菜,我们在苏果超市逛了好久好久都找不到,最后买了不知道什么甜甜的糖醋泡萝卜,那个味道也是奇奇怪怪的。

只是有时候,终于能做出那种味道了,却非彼时彼地与彼人。

我常常不吝惜展示自己并不精湛的厨艺,我喜欢做饭吃,喜欢做饭时候那种自在的感觉,喜欢食物,喜欢厨艺。我喜欢分享,喜欢小伙伴吃我做的饭,哪怕难吃的嘲讽以及美味的称赞我都毫不犹豫的收下。

也会有人常夸我,说我能干呀,挺厉害呀,会做饭呢。其实以前我还会想,其实谁不想在家做个大少爷,衣来张口饭来伸手。我会这些并不是我多有生活情趣,只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罢了。

小时候五岁,留守儿童的我和爷爷奶奶置气,就踩着小板凳拿着三尺长的锅铲在柴火灶上自己炒热饭吃。

 

今天吃完饭我才收到妈妈一直没回的微信,问他这个菜做的对不对。老妈一看就会说这个腰子切的粗了,下回注意!

然而现在的我,知道很多事情,例如命运,我无法改变。
所以我愈发感谢,感谢爸妈教会我很多家常菜的做法,也感谢爸妈常常教导我积极面对,少些抱怨。
感谢生活赐予我的艰难与曲折,感谢还有如此的美味并未消失。

 

谨以此献给我的好朋友——坚强勇敢,乐观美丽的丹丹,以及她远在天堂的父亲。

 

ps:最后推荐一档IPN旗下非常不错的美食播客节目《味之道》,非常喜欢席妙雅小姐的对于美食的见解(毕竟四川人,对于川渝美食有种天生的骄傲),以及蒋寻小姐的广博美食见闻。

 

 

 

 

 

 

 

昆汀的电影《被解放的姜戈》及插曲《freedom》

活下去并不是因为有希望和期待。而是觉得灵魂不该就这样向痛苦屈服。——来自虾米的乐评

dango

前几天小米的耳机坏掉了(在这里还是严重不推荐小米耳机,因为遇到两次耳机插头失灵,应该不是凑巧),为了避免再次落入便宜不一定没好货的逻辑陷阱,所以在网上买了一支评价较好的耳机,“VSONIC”,通过非专业煲机48小时之后,慢慢的还是有点感觉了。于是在家倒腾起来以前收藏的歌起来,那天在公车站边等车边吃着手里的早餐时候,耳机里突然响起这首压箱底已久的歌,突然像闪电一样击中我。因为好久都没对英文歌感兴趣了。于是下班回到家,果断翻出这部电影,以极其崇敬的心情,第三次享受这部电影。
这首歌以插曲的形式出现在昆汀导演《被解放的姜戈》的电影00:32:55处: Jango拉着Broomhilda的手,音乐响起~! 俩人逃脱白人的监禁,激吻,奔跑在自由的草坪… 被追回,被鞭打,回到地狱,忍受着各种惨不忍睹的折磨、摧残。 为了内心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纵使前路荆棘丛丛,困难重重 这一切,Jango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勇敢面对,最终成功救出女主Broomhilda。
如果你单听这首歌,绝对没有看过电影之后那种热血澎湃的感觉。极其富有磁性的黑人灵魂女嗓以及男歌手Anthony Hamilton(代表作Never Love Again也是完美诠释了新灵魂黑人音乐)的完美演绎,让这首歌完美融合到昆汀的电影风格中。 再加上和电影主题挂钩的激励人心的歌词,成就了这首独一无二的歌曲。

Felt like the weight of the world was on my shoulders 感觉像是全世界的重量压在我肩上,

pressure to break or retreat at every turn 被压垮还是就这么知难而退?

Facing the fear that the truth, I discovered 面对恐惧我发现了真理,

No telling how, all these will work out 没人告诉你路在何方,

But I’ve come to far to go back now. 但我已走的太远不能回头。

Chorus:

I am looking for freedom, looking for freedom 我在追寻自由,追寻自由。。。

And to find it cost me everything I have 我付出一切去追寻它。

Well I am looking for freedom, looking for freedom 好吧,我在追寻自由,追寻自由。。。

And to find it, may take everything I have 去追寻它会让我付出一切。

I know all too well it don’t come easy 我完全知道这一切并不容易,

the chains of the world they seem to movin tight 这世界给你的枷锁看起来越绷越紧,

I try to walk around if the stumbling is so familiar 我试着向前走,但是一次次跌倒,

tryin to get up but the doubt is so strong 试着站起来,但心中却满是疑虑,

there’s gotta be a wind in my bones 我感觉寒风刺骨。

Chorus:

I’m looking for freedom, looking for freedom 我在追寻自由,追寻自由。。。

and to find it, cost me everything I have 我付出一切去追寻它。

Well I’m looking for freedom, I’m looking for freedom 好吧,我在追寻自由,追寻自由。。。

And to find it, may take everything I have 去追寻它会让我付出一切。

Oh not giving up there’s always been hard, so hard 哦,别放弃,自由总是来之不易,来之不易,

but if I do the thanks lase the way I won’t get far. 随遇而安只是在画地为牢。

Mhm, life hasn’t been very kind to me lately, (well) 嗯,命运近来对我不怎么客气,(好吧)

but I suppose it’s a push for moving on (oh yeah) 但我姑且当作那是在催我前行,(oh yeah)

in time the sun’s gonna shine on me nicely (one day yeah ) 也许有一天,阳光会温柔的照在我身上 (有一天,yeah)

shinning tells me good things are coming. 这光芒告诉我追寻的一切就在眼前,

and I ain’t gonna not believe 我几乎无法相信这一刻就这样到来。

Chorus:

I’m looking for freedom, looking for freedom 我在追寻自由,追寻自由。。。

and to find it, cost me everything I have 我付出一切去追寻它。

Well I’m looking for freedom, I’m looking for freedom 好吧,我在追寻自由,追寻自由。。。

And to find it, may take everything I have 去追寻它会让我付出一切。

被解放的姜戈

 

再说说昆汀的电影《被解放的姜戈》吧,记得那时候上映阶段被禁播过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其中的暴力血腥。名字也由最初的《被解放的姜戈》改为《被解救的姜戈》,“解放”这个词能被和谐,可见我国有关部门的玻璃心到了什么地步。

不用想电影院所谓的原版一定是被剪得稀巴烂了。

然而这一切并不影响我们热爱昆汀的电影。

说起昆汀,一位我个人极其喜欢的导演,才华横溢。个人觉得跟诺兰算得上好莱坞的两大奇才,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在自己的电影中经常一直用一些演员。

如果你常看诺兰的电影,你会发现 小警官(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老管家(迈克尔·凯恩)以及安妮海瑟薇都在他的几部电影中出现。

而昆汀超喜欢用黑人老奴隶管家(塞缪尔·杰克逊,5次合作)以及德国绅士牙医(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这一部向前人致敬的伟大电影也斩获了众多奖项,包括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从昆汀的《低俗小说》到《杀死比尔1》和《杀死比尔2 》,《无耻混蛋》《被解救的姜戈》,每一部都超级喜欢,昆式极度暴力美学,严重区别与吴宇森的形式主义暴力美学。来得直接而浓烈,前一秒还跟你BBB,后一秒就脑浆乱飞。没有甩风衣,没有放鸽子。

同样的在《被解放的姜戈》的中,展现出了浓重的政治态度,对于政治自由的追求,以及种族主义的强烈蔑视。

 

PS:这一整年都在茫茫碌碌的时间里度过,有空闲时间也是在打游戏。跟同学聊起来,说现在都说现在很少再像大学那样,为了听到不错的音乐,跑各种论坛下载无损歌曲,大概也就是各个音乐网站瞎听听,也没时间再去逛音乐社区。

不过当你听到或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依旧会那么心动的。

最后推荐一档IPN旗下的播客节目,关于电影以及电影相关很多。“《硬影像》由 IPN 出品,由罗登主持,是一个关注影像之一切的播客。谈论影像背后的技术,历史和哲理。”

 

2015/10/13  鲤曜

 

 

 

 

 

 

 

 

 

 

推荐几首歌,以及近来的生活

距离wordpress搭建好已经好久了,除了转载了一篇红杏被封时候的文章,就再也没写过了。

每次看到庄楠写那么多专业性比较强文章,就有点羡慕。我自己为何总是也静不下心来写一点知识性的文章。每次自己写东西总是像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感。

最近又听到一些不错的音乐,大概介绍下。

1.比较喜欢的一个民谣歌手,以及他的几首歌。QQ20150920-1@2x

冯佳界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攻读微生物学博士。

你很难想象一个理工科高材生能写出这么有味道的歌。

特别喜欢《暗河》以及《牧马人》《你的名字》

歌词很有味道,我很喜欢,包括他们做的专辑封面,都是我的菜,当然我是彻头彻尾的封面党。

《牧马人》写给他去世的朋友典典的歌。吉他弹得不错,整个民谣风格伤感不萎靡,激励而不聒噪。

  • 这不是一首让人落泪的歌
  • 你的笑容在我血液中永不干涸
  • 在那些夜晚我们远眺美好的未来
  • 许多画面会在我窗前永远盛开
  • ——《牧马人》

在所有离别中,唯有死别,是无从安慰的

 

《暗河》这首歌是献给雷米老师笔下的《心理罪》系列小说主角,人民警察方木。虽然我没看过这本小说,但是写给一个小说的主角的歌,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 你曾是个沉默的年轻人
  • 也曾向往平静的生活
  • 可你头顶总像有朵乌云
  • 如影随形总无法躲闪
  • 这条道路是命运的赠礼
  • 还是你内心的指引呢
  • 永远永远在黑暗中游走
  • 只为了不熄灭那盏灯
  • ——《暗河》

听来听去,也会觉得感同身受吧。

 

 

2.目前为止最喜欢的民歌改编《小河淌水》。

QQ20150920-2@2x

陈伟伦,对于这个名字我也不熟悉,甚至很陌生。好吧其实根本不知道。

也是上班时候我们在虾米loop中,发起一个民歌主题,然后我搜索《小河淌水》无意间听到这张专辑的这首歌。

之前在江苏卫视《全能星战》听过龚琳娜老师演绎的《小河淌水》,那首歌全是龚老师的积淀,展现了一个高超的民歌艺人的精湛歌技。

但是这首歌,结合更多的电子音乐,带有很多的时尚味道,就如封面一样,诡异,骚气。

如果你要体验这首歌的魅力,推荐重低音效果强烈的耳机,或者带有低音炮的音响。

 

 

前几天搬家了,新家靠近机场,以后你们外地同学坐飞机来的话会方便很多,这边房子价格比较低,房子新,市政基础设施也还不错,距离宜家也很近,不方便的就是距离市区比较远。

远离了长江嘉陵江,也感受不到太多 重庆山城的特色了,慢慢记得也会觉跟生活在南京江宁和上海嘉定没什么区别。

1.pic2.pic

书架和书桌收拾的都很干净,也才有心思坐下来安安静静的看书写东西,学设计。

乐视盒子也装好了。配合50m的宽带,看任何东西都是妥妥的。

家里干干净净,我很喜欢,李小喵也很喜欢。

 

每次打开音响听着歌,看着小喵在家里开心的玩耍,觉得这样时光真好。

Long live shadowsocks_by “网络汉奸” PeterCxy

And f*** the GFW. 向那些为互联网自由而奋斗的勇士们致敬。

What happened

昨天晚上,即2015年8月20日晚上,shadowsocks, 一个著名的代理工具,的作者 clowwindy,在 GitHub 上干了这么一件事情:他把他所维护的几个 shadowsocks 实现的代码仓库内的 Issue 面板全部关闭,所有帮助信息全部删除,所有的描述都改成了 Something happened. 他所维护的项目包括:

  • shadowsocks(原版, python)
  • shadowsocks-windows (csharp)

以上两个项目全部位于 https://github.com/shadowsocks 组织内。另外,他还清空了该组织的 membership,或者将所有成员全部转入隐私状态,不对外公开。

一开始我们认为,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 shadowsocks 作者的在 GPLv3协议下公开源代码的 shadowsocks-windows 被人利用并不遵循 GPL的规定还振振有词,把作者气得不干了。

但是今天早上一觉醒来才知道事情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在早上,clowwindyshadowsocks-windows#305 号issue(也是Pull Request)下回答

I was invited for some tea yesterday. I won’t be able to continue developing this project.

然后声明他将不能再对此项目进行维护。目前此仓库内的所有clowwindy 的评论都已经被删除,包括这一条。

同时,他本人的 Twitter 开启了保护状态,只有先前关注的能看见他的最新状态更新。

这个笑话中国人都能看得懂。喝茶,查水表,都是一个东西。不过是官方看某些人不爽请去谈话罢了。这一谈不要紧,恐怕也受到了某些 强制力的威胁,回来以后作者马上就做了以上的事情。在早些时候,他还在GitHub 上不断推送同一条空的 commit

https://github.com/clowwindy/json_to_model

里面,因为这样的话,他的 Public Activity 会被这些无谓的commit 刷屏,把之前到 shadowsocks 项目的提交记录洗掉。

What does it mean

作者不再对 shadowsocks 进行维护,这代表着这个协议以后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再结合最近 GFW 部署 shadowsocks 协议干扰和屏蔽算法的事情来看,这几乎意味着 shadowsocks 这个协议本身的消亡。

同时我们不得不为这位开发者担心。拉去谈话,可是一件大事了……

shadowsocks 现在是在圈内广泛使用的一种科学上网方式,比如说我,拉 GitHub 代码都得靠它,否则有没有速度都是一个大问题。尽管有很多不足,但是要找到一个同样易用、易于配置的协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这件事情,只能意味着:我们的防火墙又一次加高了。

What to do

  • 更换协议
  • 使用 obfs4 等混淆方式
  • 自己维护 shadowsocks

我的吐槽

有很多人说今天这件事情恶心,事实上,它一直是这么恶心,只不过shadowsocks 这种协议让我们暂时忘记了它有多恶心而已。

世界闻名的两堵墙,一堵已经推倒了,另一堵居然一年比一年还要高。

这里面的有些人啊,居然不知道自己一生都活在这么一个猪圈一样的东西里面,还为建造这堵墙的人加油助威。

在这个神奇的国度,事情总是如此之神奇。大量的 shadowsocks 用户甚至不知道作者是谁,而作者本人却要为这些人付出极大的代价,这就是无名英雄。

鲁迅先生说过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今天我们就看着这样淋漓的鲜血在眼前一滴滴地流尽!

请永远记住:你的眼睛,你的手,你这个人,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只要你有健全的思想,你能看到什么、应该看什么,只要不侵犯别人的权益,都是无可非议的。尤其是像某长城这样家长式的管教,或者说已经偏向于保护某些人可耻的利益,是无法接受的。

更可怕的是为了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利益而跪下来舔着别人的**还满口叫香的所谓评论员们。您们的吃相真恶心。

如果不能做一个真的猛士,请至少确保,你所说的每一句话,是一个人应该说的,而不是连没有自我意识的东西都可以复制的话。

我们是人,不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机器,更不是可以随便被限制的思想。

在此,谨向:

一切像 clowwindy 一样为互联网自由而努力的斗士们

致敬!

还有:

GFW your motherB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M

“网络汉奸” PeterCxy 如是说道。
Long long live our shadowsocks!